马不行而脚直,车不驾而自朽。千年前,古代先民便领会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先民们为保健养生而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,无不体现了他们对于健康与长寿的向往,及对身心和谐的追求。以提高健身能力为主要特点的体育活动,是一种以肢体保健为锻炼对象的运动形式。其方式既有徒手的训练与技击,亦有以器械作为辅助的演练方式,更有呼吸配合肢体运动进行的保健养生。敦煌壁画中体现健身类体育活动的内容,主要包括有武艺武术、保健养生,以及其他具有休闲特点的运动内容。
北壁通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,画面大体分为三部分,中部的阿弥陀净土、西侧和下部的未生怨、东侧十六观。壁面中部为阿弥陀佛净土。阿弥陀佛的上部绘宏伟的大型建筑群。壁面的西侧上部绘佛在灵鹫山说法,并放眉间相光现十方诸佛的场面。西侧未生怨自上而下,从东到西,描绘了阿阇世王子发动宫廷政变至佛陀从入宫说法的故事。
壁画左下角绘有对练场景,画中城外广场上,十名武士分立两边,一边持矛进攻,一边持盾抵抗。有专家认为,两列武士的对攻与唐代著名乐舞“秦王破阵乐”有关。
此为佛传故事中的画面,图中三人在山林寂静的空地上执刀舞练,其中左右各一人双手持刀,中间一人单手持刀,均呈技击练习状态。
由马良借鉴西方兵操组织形式对武术进行体操化改造编撰的教材,为军队、警界、学校等地训练、强身健体之用。
壁画中,一位童子在莲花池中进行倒立,呈现的是双手据地的倒立技巧形式。画面中童子的双手撑在莲叶上,头部昂起,目光前视,双腿向后弯曲,既有交替前后摆动状,又恰似蜻蜓点水。因为其身体的重心并没有在支撑点上,而小腿前后摆动又似在调整平衡角度,所以这一画面中的童子倒立形态,有可能是一个倒立进行中的动作。
壁画中上下山的人有序地分成上山、下山、上山三层。山上有水池称为“龙王池”,山中都是正在登山的僧俗人物,天上有飞鸟,左侧还画出了乌云中的雷神。
画面描绘的是一位贵妇在胡人的引领下,漫步在郊外,绿色的原野及花草树木,渲染出风光宜人的春天气息,恰似一幅游春图。
壁画中药叉力士全身,仅着兜裆裤。下身右腿弓起,左腿斜伸,整体呈下蹲状;上身左臂握拳屈起,右臂置于腰间。肌肉线条凸起,表现的是一个健美状态的力士形象。
画中三人均着文士装,一人端坐榻上,手执经卷,专心念诵。榻后上方,一人执剑欲击,在榻前下方一人徒手,脚踏“弓箭步”,挥拳相击。此二人真实反映了当时流行的“剑舞”和武术姿态,舞姿豪健,栩栩如生,有呼之欲出之感。
此为佛传故事第五扇屏风画中一段,画面中悉达多太子站立于奔驰的马背上,左手高举一块看上去又长又厚重的铁排,正在表演技艺;前后也有释子在马上或者大象上举铁排或表演马技。整个场面风驰电掣,竞争激烈,展现出了力量与速度的完美融合。
陶罐上印有人物导引图样。导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健身方法,通过肢体的俯仰屈伸配合呼吸的运动,来达到锻炼身体、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陶俑所呈现的人物体态与动作,与甘肃敦煌莫高窟第79窟、第85窟及第220窟中的壁画人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,生动再现了古代形体技巧表演者的身形风貌与灵动多姿的运动状态。
陶奁是古代女性摆放梳妆用品的容器。其表面绘有两位倒立人员双手稳稳支撑做倒立动作,他们的单脚相互支撑,展现出惊人的身体平衡和柔韧性。这种倒立技巧不仅是对杂技演员高超技艺的展示,更透露出汉代人民对身体健康、体态优雅的崇尚与追求。
敦煌壁画如同一扇窗,让我们窥见先民们的健康理念,感受千年前的健康与和谐。上海体育博物馆用匠心与创新策划推出此次主题展,以古代体育和传统艺术为纽带,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体育精神的弘扬的使命担当,也是对多元海派文化和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”城市精神的生动实践。
“跃动千年 敦煌印记”敦煌壁画中的体育文化主题展位于上海体育博物馆第四展厅,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。上海体育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(周一闭馆,法定节假日除外)9:30-16:30(16:00停止入馆);节假日、其他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。
我们ag九游会登录有专业的定制开发团队,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量身订造的运动场地解决方案。从方案指定,确定方案,订单生产及场地安装,全程贴心服务。如果有需要,请拨打020-31818120电话,我们将尽快安排专业的人员联系您。